当前位置:主机测评 行业资讯 正文

Flood攻击是什么?

Flood攻击(洪水攻击)是一种通过向目标系统发送海量冗余数据或请求,耗尽其带宽、内存、CPU等核心资源,导致系统无法响应正常用户请求的恶意网络攻击。其本质是“资源耗尽型攻击”——如同用洪水淹没堤坝,攻击者通过制造远超目标承载能力的“流量洪流”,让服务器或网络设备陷入“忙不过来”的瘫痪状态。​Flood攻击具有“实施成本低、破坏范围广、隐蔽性较强”的特点,小到个人网站,大到企业服务器、运营商网络都可能成为攻击目标。一旦遭遇攻击,可能导致网站宕机、APP无法使用、业务中断等严重后果,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与品牌信誉损害。​

Flood攻击

一、Flood攻击的核心类型

Flood攻击可按攻击目标层级分为三大类,不同类型的攻击原理与危害范围存在显著差异:​

1.网络层Flood攻击:直击网络基础设施​

针对OSI模型的网络层与传输层发起攻击,目标是堵塞网络链路或耗尽设备连接资源,常见类型包括:​

UDPFlood攻击:攻击者向目标服务器的随机端口发送大量UDP数据包,由于UDP协议无需建立连接,服务器会频繁尝试响应这些无效请求,快速耗尽CPU与内存资源;若攻击流量足够大,还会堵塞目标所在的网络带宽,导致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设备都无法正常联网。​

ICMPFlood攻击(Ping洪水):通过向目标发送海量ICMP回声请求(Ping包),迫使服务器返回大量回声响应,形成“请求-响应”流量循环。早期Windows系统易受此类攻击,单个攻击者即可通过工具发起攻击,导致服务器响应延迟甚至蓝屏。​

SYNFlood攻击:利用TCP三次握手的漏洞,向目标发送大量SYN连接请求但不完成后续握手流程,使服务器维持大量“半连接”状态,耗尽TCP连接队列资源。被攻击的服务器会无法接收新的正常连接请求,表现为网站无法打开、APP登录失败。​

 

2.应用层Flood攻击:伪装正常请求的精准打击​

针对应用层服务(如Web服务、数据库服务)发起攻击,通过模拟正常用户行为发送请求,隐蔽性更强,常见类型包括:​

HTTP(S)Flood攻击:攻击者利用肉鸡集群或代理IP,向目标网站发送大量HTTP(S)请求(如访问首页、提交表单、查询数据),尤其偏好请求需要复杂计算的页面(如搜索结果页、动态渲染页)。由于请求与正常用户行为高度相似,传统防火墙难以识别,易导致Web服务器CPU使用率飙升至100%,正常用户无法访问。​

DNSFlood攻击:向目标DNS服务器发送海量域名解析请求,耗尽DNS服务器的缓存与计算资源,导致域名无法正常解析。若攻击对象是企业自建DNS服务器,会造成内部所有依赖域名的服务(如邮件、OA系统)瘫痪;若攻击公共DNS服务器,可能影响大片区域的网络访问。​

数据库Flood攻击:通过提交大量复杂SQL查询(如未优化的联表查询),耗尽数据库服务器的CPU与IO资源,导致数据库响应缓慢,进而引发依赖数据库的Web应用、APP出现卡顿或报错。​

 

3.其他衍生类型:混合攻击与反射攻击​

为提升攻击效果,攻击者常采用混合攻击或反射攻击模式:​

混合Flood攻击:同时发起多种类型的Flood攻击,如“UDPFlood+HTTPFlood”组合,既堵塞网络带宽,又耗尽应用层资源,让防御难度呈几何级上升。​

反射放大攻击:攻击者利用开放的中间服务器(如NTP服务器、DNS服务器),将攻击流量放大后转发至目标。例如向NTP服务器发送请求时伪造目标IP,服务器会向目标返回大量响应数据,攻击流量可放大数十倍甚至上百倍,少量攻击资源即可造成巨大破坏。​

 

二、Flood攻击的检测与识别

Flood攻击发作前通常会出现异常征兆,可通过技术监控与人工排查及时识别:​

1.技术监控指标异常​

流量指标:通过网络监控工具(如Zabbix、Prometheus)发现带宽使用率突然飙升至90%以上,且流量来源集中在少数IP段或国家/地区。​

系统资源:服务器CPU使用率、内存占用、连接数突然异常升高,例如正常状态下CPU使用率20%左右,攻击时飙升至100%且持续不下。​

服务响应:Web服务响应时间从正常的几百毫秒延长至数秒甚至超时,数据库查询延迟超过10秒,Ping命令出现大量丢包(丢包率超过50%)。​

 

2.日志与行为分析

访问日志:查看Web服务器日志,发现同一IP或IP段在短时间内发送数千甚至数万次请求,且请求频率远超正常用户(如每秒数十次请求)。​

连接特征:通过netstat命令查看服务器连接状态,发现大量处于“SYN_RECV”(SYNFlood攻击)或“ESTABLISHED”(HTTPFlood攻击)状态的连接,且来源IP分散(可能使用代理或肉鸡)。​

 

三、Flood攻击的全方位防御方案

防御Flood攻击需建立“分层防护体系”,结合硬件、软件与服务手段,覆盖“攻击拦截、资源扩容、流量清洗”全环节:​

1.基础防护:加固系统与网络配置​

优化系统参数:调整TCP连接参数,如Linux系统通过修改/etc/sysctl.conf文件,增大SYN连接队列(net.ipv4.tcp_max_syn_backlog)、启用SYNCookies(net.ipv4.tcp_syncookies=1),抵御SYNFlood攻击;限制单IP的并发连接数(net.ipv4.tcp_max_tw_buckets),减少HTTPFlood攻击影响。​

配置防火墙规则:在服务器防火墙(如iptables、Windows防火墙)与网络边界防火墙中,设置IP访问白名单,仅允许业务相关IP段访问;封禁已知的恶意IP段,限制单IP的请求频率(如每秒不超过10次HTTP请求)。​

关闭不必要服务:禁用服务器上未使用的端口与服务(如UDP冷门端口、Telnet服务),减少攻击入口;DNS服务器仅开放必要的解析服务,限制单个IP的解析请求频率。​

 

2.中级防护:部署流量清洗与负载均衡​

启用DDoS高防IP:将服务器IP切换为高防IP(如阿里云高防、腾讯云大禹高防),攻击流量会先经过高防节点的清洗,正常流量再回源至服务器。高防IP可抵御G级甚至T级的Flood攻击,适合中大型企业核心业务。​

部署负载均衡器:通过F5、NginxPlus等负载均衡设备,将流量分散至多台后端服务器,避免单台服务器因流量过大瘫痪。负载均衡器还可配置请求过滤规则,拦截异常请求(如高频重复请求、异常User-Agent请求)。​

使用CDN加速服务:CDN节点可缓存静态资源(如图片、CSS、JS文件),减少源服务器的请求压力;同时CDN具备一定的流量清洗能力,可过滤部分基础Flood攻击流量,适合Web网站防护。​

 

3.高级防护:智能检测与协同防御​

部署Web应用防火墙(WAF):WAF可通过机器学习识别HTTPFlood攻击的异常特征(如请求频率、Cookie一致性、行为模式),精准拦截恶意请求,同时放行正常用户流量,解决应用层攻击隐蔽性强的问题。​

建立流量监控与告警体系:通过监控工具设置多维度告警阈值,如带宽使用率超过80%、单IP请求频率超过50次/秒时,立即触发短信或邮件告警,运维人员可在攻击初期介入处理。​

协同运营商防护:若遭遇超大流量Flood攻击(如100G以上),可联系IDC服务商或运营商,在网络入口处进行流量封堵,将攻击流量牵引至黑洞路由,避免影响核心业务网络。​

 

优云总结

Flood攻击是网络安全领域的常见威胁,从基础的ICMPFlood到隐蔽的HTTPFlood,攻击手段不断升级,但防御体系也在持续完善。企业与个人需根据自身业务规模与安全需求,搭建“基础加固+中级清洗+高级智能防护”的分层体系,同时做好日常监控与应急准备。只有主动防御、提前布局,才能有效抵御Flood攻击,保障系统与业务的稳定运行,避免因攻击造成重大损失。

版权声明: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.0国际许可协议 [BY-NC-SA] 进行授权, 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文章名称:《Flood攻击是什么?》
文章链接:http://www.idc500.com/10831.html
【声明】:优云主机测评 仅分享信息,不参与任何交易,也非中介,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,均不作直接、间接、法定、约定的保证,读者购买风险自担。一旦您访问优云主机测评 ,即表示您已经知晓并接受了此声明通告。
【关于安全】:任何 IDC商家都有倒闭和跑路的可能,备份永远是最佳选择,服务器也是机器,不勤备份是对自己极不负责的表现,请保持良好的备份习惯。
【声明】:本站宗旨是为方便站长、科研及外贸人员,请勿用于其它非法用途!站内所有内容及资源,均来自网络。本站自身不提供任何资源的储存及下载,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邮箱
admin#idc500.com